在线咨询
QQ咨询
服务热线
服务热线:400-6189-829
TOP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研究|精准治理土壤污染,坚守土地生态底线

研究|精准治理土壤污染,坚守土地生态底线

一、目前土壤治理面临的困难

(一)存在新老污染物并存,呈现污染日趋加剧的态势

目前,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,土壤内的污染物类型复杂多样,主要的污染源是来自农业与工业污染,一些历史遗留已久的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蓄积,且较难迁移,新的污染物又持续并入,呈现出土壤内新老污染物并存的局面,给土壤带来了不可逆的持续性影响,导致防治形势十分严峻。

(二)巨额的成本投入,导致资金筹措方面存在诸多困难

近年来,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不断完善,各地对土壤污染修复投入全面加大,由于不少土壤污染责任主体不明确,治理资金主要仍依靠财政投入。但面对我国污染地块分布广、范围大、类型多的问题,解决土壤污染治理需要巨量资金,巨额的成本投入成为了摆在各方面前的一大难题,特别是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来说,如此高昂的修复成本,无异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(三)目前的土壤治理技术相对薄弱,难以面对严峻的污染形式

严峻的污染形势对应的却是薄弱的治理技术。我国土壤污染存在不均质性和隐蔽性,土壤的占位超标率可能与表面积整体超标情况存在较大差异,土壤污染不直观,污染程度深浅不一,因此对土壤治理技术要求极高,需要依赖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检测,以科学合理地确定修复计划应对复杂多样的污染形式。

二、以“精准治土”寻求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治理之路

(一)强化资金保障和多元化筹集渠道

土壤污染治理政策、管理和投融资体系亟需建立,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根本,而稳定、充足的资金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。尽快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建立地方防治基金的要求,因地制宜健全基金设立方案和具体管理方法,采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、环保税、土地出让金、向责任方追索以及通过低息贷款融资、土地增值激励、财政奖补或税收抵免来吸引社会资本出资等方式筹措资金,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。

(二)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

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为未来土壤环境质量体系的构建提供前瞻性方向、技术方向和政策制度的建议。在技术研发方面,要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重大科技专项,重点支持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、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研发并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保护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用技术和装备。在产业化推广方面,应加快完善产业链,开放监测市场,推动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,促进土壤治理和修复产业的发展,为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做出贡献。

(三)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及监管能力建设

土壤污染防治是我国土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,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。各部门应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计划,明确污染修复主体责任,严格监管各类土壤污染源,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,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。在提升土壤环境监测能力方面,重点加强农用地、建设用地两类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使用和风险评估的技术培训,提高基层土壤环境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,强化土壤环境执法监管,确保发挥标准的积极作用。

总结

土壤问题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。针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现状,应从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谋划,以全面提升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的系统化、科学化、法治化、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,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。